奶粉作為幼兒入口之物,事關無數幼兒的身體健康,事關無數家庭希望,往大了說,更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所以監(jiān)管部門進行各種嚴苛的規(guī)章制度,以保護嬰幼兒的飲食健康。最近“奶粉進藥店”行銷策略已經開始實施。
但是據了解,近日以來,藥店內的經營情況并不樂觀,比起平均每天能夠賣出十幾罐的超市,藥店內的嬰幼兒奶粉,一個月可能只能賣出4至5罐。大部分藥店自主售貨機前都很少有顧客駐足、詢問、及購買,而主辦方所提出的與普通超市比起來的“品質更高”、“價格更低”、“安全更有保障”等“優(yōu)勢”幾乎并沒有多大的效果。
藥店售賣奶粉的業(yè)務開通之初,主辦方曾宣稱這種形式可以讓奶粉“安全更有保障”,可是,如果進了藥店的奶粉比不進藥店的奶粉更安全,可以接受更加嚴格的監(jiān)督,那只能說明不同銷售渠道接受的監(jiān)管存在差別,相應的監(jiān)管部門存在失職之處。
奶粉在藥店受冷遇,至少反映了公眾對主辦方當初所宣稱的“安全更有保障”并不“感冒”,他們在乎的是購買更方便、價格更實惠,但這實際上也不是他們最最關心的—那些千方百計尋找海外代購而不去藥店買奶粉的人們用其行動說明,藥店賣奶粉也并沒有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感。
但是,不管藥店銷售也好,還是超市銷售也罷,銷售地點的區(qū)別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進入不同地點銷售的奶粉是否都進行了無差別的嚴格監(jiān)管。如果奶粉的質量部能夠有保障,不僅僅是奶粉業(yè)無法得到公眾的信任,相應的監(jiān)管部門也難建自己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