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乳中含鐵紅蛋白的存在在1939年第一次被報道;然而,這種蛋白由于無法被提取到足夠的純度而不能被準確定性。有關它的第一次詳細報道在1960年左右才出現(xiàn)。報道記載了分子重量,等電點,光吸收譜以及每個蛋白分子里存在兩個鐵微粒。
蛋白從奶液中取得,含有鐵并且在結構和化學組成上與血清轉鐵蛋白相似。所以雖然在某些早期出版物里被稱作乳鐵傳遞蛋白,但后來的研究也顯示這種蛋白質并不局限于奶液中,在1961年它仍被命名為乳鐵蛋白。
乳鐵蛋白是早由科學家MONTREUIJ和JOHANSONB等于1960年在母乳乳汁中發(fā)現(xiàn)。隨后BAGGIN等科學家在一些生物體的體液和各種細胞中變發(fā)現(xiàn)了這種蛋白質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乳鐵蛋白是一種多功能蛋白質,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感染作用,能調節(jié)體內鐵的平衡;調節(jié)骨髓細胞的生成,促進細胞的生長;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抑制人體腫瘤細胞的作用;能同多種抗生素及抗真菌制劑協(xié)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疾病。法國科研人員經過實驗研究,證實了乳鐵蛋白能對細胞分裂活性和解毒酶活性進行調節(jié),并能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另外,乳鐵蛋白還能顯著抑制細胞的生長。